2024年4月24日 星期三 农历甲辰【龙】年三月十六
请您登录:○教师 ○学生 ○家长
 当前位置:部门频道>校长室>正文
南京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宣传提纲
发布人:周志杰  发布时间:2010/1/1


  南京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宣传提纲
  全国文明城市是一个城市综合实力和整体水平的全面体现。我们举全市之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并非为了拿牌子,要名分,而是要通过创建,促进南京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协调发展,给全市人民营造一个更加整洁、有序、舒适、和谐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全面提升市民的生活幸福指数。 一、创建文明城市的重要性

创建文明城市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省委对南京建设的发展要求,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是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质和广大群众生活质量的需要;是培育文明风尚,提高市民文明素质的需要。市委、市政府决定,坚持“重结果、更重过程”的工作理念,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1、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南京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离不开城市文明程度的提高。大力创建文明城市,紧紧围绕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标,致力于为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是我们促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必然选择。我们创建文明城市就是要把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要求落实到每一个决策和工作中,落实在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每个环节上,落实在社会管理和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注重整体推进,实现城市加快发展、协调发展、全面发展,不断放大南京综合竞争优势,着力营造民主法治的政务环境、公平有序的社会环境、规范诚信的市场环境、品位高尚的人文环境、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和优美良好的生态环境。

2、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贯彻省委对南京未来建设和发展要求,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的有效途径。从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来看,它所包涵的指标面广量大,涵盖了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城市形象、市民综合素质、市民生活质量、市民民意诉求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它选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中最能体现城市品质的关键内容,作为文明城市的测评标准。从测评方法上来看,全国文明城市的测评方式采取委托第三方进行独立测评的方法,更加突出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常态化。我们要实现省委常委会在南京集体调研,对南京提出的“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的发展要求,创建文明城市是必由之路。要通过文明城市创建,提高市民的现代文明素质,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塑造独特的人文景观,改进我市的城市管理,增强城市的服务功能,提升城市的品质,从而大大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3、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举措。创建文明城市,不仅有助于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而且有助于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质量;不仅有助于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而且有助于改善社会风气;不仅有助于规范人们的日常行为,而且有助于改造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我们要借创建文明城市这个有效载体,进一步提高市民的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增强市民的安全感、归宿感和自豪感,使经济的发展、小康社会的建设、和谐南京建设的成果更好地惠及全市人民。市城调队的问卷调查显示,95.1%的市民认为有必要或很有必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95.3%的市民表示支持创建工作,其中全力支持的占62.9%。这说明,南京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即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又饱含着群众的殷切期望。把创建的过程作为执政为民、为民办实事的过程。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真正把创建做成让老百姓得实惠的民心工程,让老百姓感受到创建文明城市带来的实惠。 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促进了南京城市的新变化

南京是山水城林融为一体的美丽城市,是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和谐之都。朝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这一目标前进,南京市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坚持富民优先,着力改善民生,把创建的过程变为市民得实惠的过程。举全市之力,调动各方面力量,把南京打造成一个竞争力更强、知名度更广、文明程度更高、人居环境更佳的现代化人文绿都。 总体全面达小康目标顺利实现。200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7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较2002年翻了一番。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000元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0300元,比2002年增长106%。积极解决居民住房问题,五年共建成经济适用房647万平方米,中低价商品房45万平方米。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参保率分别提高到2007年的98%和98.1%。解决了17万名困难企业职工,以及“无职业、无保障”群体、城镇低保户、被征地老年人的医疗保障问题,实现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全覆盖。人均期望寿命77.6岁,达到发达国家水平。2007年新增就业岗位19.8万个,实现6.9万人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下降到3.3%。以市为考核单位的省定全面小康社会指标顺利实现。   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2007年完成财政总收入628.5亿元,年均递增21.6%,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30.2亿元,年均递增24.3%。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突破口,杜绝新上高耗能、重污染的项目。2007年,电子信息等四大支柱产业实现总产值3960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002年的60.8%提高到69%。坚持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增强城市综合功能的重要载体,建设22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消费市场持续繁荣,预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74亿元,较2002年增长1.2倍。着力提升城市创新能力,构建基于科教资源优势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南京模式。高新技术产业完成总产值2340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40.8%。实施软件产业倍增计划,2007年实现软件销售收入360亿元,比2002年增长7.6倍,成为“国家软件出口创新基地”和“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07年三次产业结构为2.6︰49︰48.4。   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等称号,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84.3分。实施“绿色南京”战略,五年新增造林面积8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23%,新增各类绿地1200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6%。推广清洁生产,2007年共有80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推进污染企业搬迁改造工作,南京化纤厂等10家重点污染企业搬出主城区,按照更严格的环保标准易地建设。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建成江心洲、城北、城东三大污水处理系统,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能力达到108.5万吨。全面实施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主要内河、湖泊水质明显改善。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在100%。2007年全市空气良好以上天数达到312天。   城市服务功能显著提升。五年投入建设资金1550亿元,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建立科学的规划编制体系,开展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实施“一个疏散,三个集中”的空间布局调整,推进河西新城和仙林、江宁、江北新市区建设。部署并推进“跨江发展”战略。调整江北地区行政区划,有效整合发展资源。开展老城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完成内、外秦淮河一期整治,实施明城墙风光带保护、中山陵环境综合整治等重大项目建设,打造长江路等一批历史文化街区。建成长江三桥、新火车站、宁常高速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建成地铁一号线和主城东西快速通道。实施公交优先发展。加快供水、供电、供气、防洪等设施建设,市政保供能力显著增强。探索长效管理机制,推进数字化等管理新方法,城市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统筹城乡发展成效显著。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力度,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郊县经济实力显著增强。郊县工业集群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工业增加值占郊县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47.3%。积极培育农村经济合作组织,高效农业面积逐步扩大,休闲农业和旅游观光农业等品牌效应不断增强,农产品安全质量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五年共培训农民23.5万人次,每年转移劳动力5万人以上。积极扶持低收入纯农户增收,全市15万低收入纯农户连续两年人均收入增长超过30%。农村八件实事累计投入54.3亿元,率先实现水泥路村村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措施,全面取消农业税,实施粮食直补政策。稳步推进乡镇机构综合配套改革,有效缓解农民生产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和困难。   社会事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构筑以城乡低保、医疗、教育救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救助体系。不断提高企业职工最低工资、优抚对象补助、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户供养标准。着力建设全国教育名城,坚持推进素质教育,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在高标准、高质量普及9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幼儿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率。实行教育向农村倾斜,着力解决困难群体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上学难问题。实行社区首诊和双向转诊制以及药房托管、惠民医疗等措施,突出基层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文化南京建设取得新成效,获得国际、国家级艺术奖115项,在省会城市中名列第一。明孝陵成功申遗,南京云锦、金陵刻经、秦淮灯会等成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举办了两届历史文化名城博览会和五届文化艺术节,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事业得到较大发展。体育事业不断进步,城乡共享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推进平安南京建设,市民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列全国同类城市之首。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双拥工作深入开展,实现了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目标。今年,南京市积极创造条件,下大决心落实基地免费开放的要求。首批15家市级以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率先免费开放,开放的基地规模大、社会影响大,得到了市民群众的充分肯定。 南京市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使市民群众最大限度地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让老百姓看到文明城市创建带来的实惠,从而成为创建工作的推动者和主力军。 三、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人人有责、荣辱与共

在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南京解放五十九周年的今天,创造一个文明的生存环境,营造一种文明的社会风气,是每个南京人发自内心的精神需求,也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

1、增强创建的责任感。“南京是我家,创建靠大家”,大家的事情大家做。作为城市的居民,我们既是城市文明的受益者,更是城市文明的创造者,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有义务树立与城市同兴衰、共荣辱的大局意识,把自己作为城市的一个“窗口”、一张“名片”、一个“品牌”,积极投入到创建活动中,全力支持,主动参与,为文明城市创建奉献光和热。

2、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多年来,我市坚持“文明从细微处入手”的宣传教育理念。以主题性宣传实践活动为载体,进一步实现市民参与、自我教育、自我提升。今年以来,我市重点围绕公共场所道德、公共设施维护、人际互助等,开展了“彬彬有礼南京人”市民文明礼仪学习实践活动。广泛动员社会成员作为志愿者参与“交通文明我先行、志愿奉献一小时”、“有序候车、文明让座”等活动。南京市还确定每月的11日为排队宣传日,22日为让座宣传日,每月最后一个周末为市民清洁日,围绕这些主题设计系列宣传实践活动,引导公众参与,倡导社会文明。

3、着力营造“人人有责,个个参与”的浓厚氛围。要采取群众喜闻乐见、富有成效的各种形式和办法,多渠道、多层次开展宣传活动,探索市民素质教育的新形式和新载体,调动广大干部群众参与创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2007年4月起,金陵晚报发起的“虎凤蝶行动”,至今已吸引了16212人参加捡起每一片垃圾,让紫金山畅快呼吸的活动,使广大市民在活动中真正受到教育、提高素质。今年以来,南京市围绕“我们的节日”的主题,分别策划了清明、端午等传统节庆系列活动。清明期间,召开了追思会,把家祭传统与群众集中祭奠融合,弘扬了道德模范的崇高精神。南京市还将节庆宣传与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先后举办了“清明经典诗文朗诵会”、“端午诗歌颂读会”,以及举办群众喜闻乐见的龙舟赛等,倡导了文明、健康、和谐、节俭的节日风尚,充分表达了市民群众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四、切实增强热爱家乡的自豪感和荣誉感

南京新一轮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并已进入全面提高和攻坚破难阶段。11月份,中央文明委将对我市创建工作进行实地考察测评,能否通过这场“大考”,是摆在全市700多万市民面前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1、既要正视问题,又要广泛宣传南京在全省乃至全国的优势。目前,我市的创建工作是有成效的,但应该看到,仍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卫生死角多、食品经营卫生差等。这些都是创建工作的“拦路虎”。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些问题,迎难而上去解决这些问题。同时,我们也应该认清并利用好自己的优势,丰厚的历史积淀、独特的文化底蕴和鲜明的城市特色,成为南京人共同守望的精神坐标,是我们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巨大精神动力。因此,我们要大力宣传南京的城市精神、市民精神,以此来推动文明城市创建。

2、既要对不文明的行为进行曝光,又要跟踪宣传政府部门所作的努力,促进问题的解决。新闻媒体要开通热线和专栏,对全市创建工作中发现和市民举报的问题,在媒体予以刊播,督促整改。同时,要充分利用多种宣传媒介,广泛深入地宣传政府部门在创建过程中所作的工作,着力提高市民对“共建共享文明南京”创建活动的认识和支持度,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变成全市上下的自觉行动。

3、既要动员一切力量帮助群众解决反映突出的实际问题,又要不断引导、增强市民的荣誉感。一方面,我们要下大力气,通过七项专项整治切实解决百姓反映的突出问题;另一方面,每个行业、每个部门、每个单位、每个市民都要增强热爱南京的自豪感和荣誉感。我们生活工作在南京,南京就是我们的家。山亲水亲邻里亲,城市光荣我光荣。全市的每个市民都是城市形象的代言人,做每件事情、说每一句话之前,都要思考一下自己的言行有无损害城市形象,要让我们市民的文明素质经得起任何检验。

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共同打造“天更蓝、地更绿、街更净、路更畅、水更清、城更美”的城市新形象,用我们的决心和行动,用我们的辛劳、智慧和汗水,让人杰地灵的南京跨入全国文明城市的行列,成为你我共同的骄傲。      
网友评论
请您评论(您的评论不代表本站立场)
游客不能评论。[请登录]


安全法制教育
八礼四仪
班集体建设
党建之窗
德育天地
红领巾
计划总结
教育叙事
龙江清风
每周菜谱
网上教研
文明校园“六个好”
五彩星世界
小班化
校园安全
招生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