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0日 星期六 农历甲辰【龙】年三月十二
请您登录:○教师 ○学生 ○家长
 当前位置:教师频道>心语飞扬>正文
别让“关照”成为孩子依赖的借口
————心理疏导论文
发布人:姚婷婷  发布时间:2019/5/10 8:59:48

别让“关照”成为孩子依赖的借口

“一年之计,莫若树谷;十年之计,莫若树木;终身之计,要若树人。”当一个教师将这样的告诫铭记于心并付诸于实际行动的时候,他本身已然是一个懂得付出,懂得珍惜同时又收获幸福的人了,更何况万千桃李的丰厚回报。

每个班里都会有个别相对来说能力比较弱的孩子,或者说是习惯不好的孩子,比如经常忘记自己的物品放在哪、理解能力差、写字的速度慢。作为老师,遇到这样的孩子,我们可能会花上更多的精力给他们,尤其作为班主任我会花更多的时间去帮助他们,但是效果真的会好吗?

事例一:做事情拖拉、磨蹭、慢,怎么办?

班里有一个这样的刘同学,平时在班上总是一声不吭,很老实,上课不讲话,也不做小动作,同时也不举手回答问题。在老师和同学面前很不起眼。作为班主任,我特意观察过这个孩子,他在做作业的时候,速度总是很慢,做一题要花很长时间。尤其在写作文的时候,老师布置下去之后,其他的孩子都在埋头书写,他总是先傻坐着——“想”,别的孩子写完出去玩的时候,他还是在“想”。他虽然慢,但是让你觉得不忍心批评他。

我觉得像这样弱势的孩子,需要我们加倍的关注和耐心,所以总是利用课余的时间帮他把课上没听懂的部分再讲一遍,作业中出现的问题也为他详细地讲解,希望他能尽量缩小和别人的差距。过了一段时间,却并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并且发现慢慢地他对老师越来越依赖。首先表现在作业上,打开作业本也不再积极认真地先自己独立完成,而是先乱写一气,等我给他把每道题的方法讲解清楚后,再重新写一遍。这样的结果是,不只是简单的生字,就连最基本的填空题他也错得一塌糊涂,字也是写得乱七八糟,学习的积极性似乎还不如从前。

结果怎么会是这样的呢?我加倍的耐心呵护、全心全意的爱难道错了吗?不然怎么会出现事与愿违的结果呢?

事例二:宽容真的会给学生心理暗示!

恰巧班上还有另一位王同学也出了一些状况。这个孩子的智力水平没有问题,却是一个比较幼稚的孩子,经常性的作业忘记做,做一半留一半,忘记订正等等。通过和他妈妈的交流,我感觉这个孩子已经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对于这样孩子,我通常选择比较宽容态度,偶尔有问题的时候而,大多是提醒他一下,很少严厉地去批评他,更没有当着其他孩子的面责备过。

就是这样也慢慢地出现了问题,孩子的学习不如以前,上课的时候也没有以前那么专注,作业也不能按时完成。记得有一次,在课上留的作业时间里,他没有写作业,晚上回家也没有完成,第二天早晨很轻松地告诉我他忘记了,在我提醒他尽快把作业补好之后,他也没当回事。

连续两个孩子出现这样的问题,难道是我的方法有问题,我反思着:为什么在我的关心、宽容、付出下,所得到的却完全相反呢?正当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忽然想到一个故事,大意是这样的说:一个从小在福利院长大的孩子,身材矮小,其貌不扬,一直都瞧不起自己,所以一直都一事无成。在他30岁生日这天,他的好朋友告诉他广播里正在寻找拿破仑的孙子,外貌特征和他一模一样。听到自己竟然是拿破仑的孙子,他顿感自己矮小的身材充满了力量,第二天一早,他便满怀自信地来到一家大公司应聘,20年后,成为这家大公司的总裁。成为总裁的他经过多方查证,发现自己并不是拿破仑的孙子。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呢?这个孩子之后所有能够成功在于心理的暗示,心理暗示指引着他一步步走向成功。

我为刘同学补课,耐心的为他详细讲解;从来都不责备王同学,我只是在温柔地提醒他,这种提醒我认为是对他们的一种保护,一种爱,但是对他们来讲,难道不是一种暗示吗?我的种种行为其实在告诉他们,我知道他们的能力有所欠缺,我可以接受他们的不足。那他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认为:既然老师都觉得我不行,那我也可以不用努力,得过且过也就行了?那我所认为的对孩子的“爱”不就成了他们可以不认真努力的借口了吗?我突然明白过来。我决定调整对这两个孩子的态度。

策略调整:帮助孩子树立时间观念;让磨蹭付出代价;一视同仁,杜绝心理暗示!

一次下课,我把刘同学叫办公室,对他说:经过老师长时间的观察,发现你的学习能力一点也不差,别的同学能做到的事,你也能做到,有时甚至比其他的同学做的还要好。所以从今往后对你和别的同学做一样的要求,做不到就要接受老师的批评。当我把这个决定告诉他的时候,他听得很认真,虽然有些不知所措,在他的表情中我读到了“默认”。随后我又找来王同学,故作严肃,告诉他以后和他来个“约法三章”,能自己解决的问题尽量独立完成,每完成一题,我就会在他的作业本上加一颗五角星。

与他们两个沟通之后,我心里忐忑不安,等待着他们两个的变化,可能变得比以前好,这是我期待的结果,当然也有可能变得更糟。可喜的是他们的情况都有了明显的改观,作业也不会拖拖拉拉的,上课也会主动举手发言,有不懂的还会主动跑来问我。前后的情况对比说明,之前我对他的态度已经有了“溺爱”的嫌疑。让我感觉到可能我们沉浸在孩子一直以来所给我们的假象,当我们主观地觉得有一些孩子能力比较弱,所以对他的要求降低的时候,我们有可能就进入了“溺爱”的误区,孩子也许也会降低对自己的要求,这样一来就造成了他们越来越差的现象。

通过这两件事,我对自己的行为有了新的感悟。尤其班主任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可能更大,我们在班级里的行为,可能会给孩子带来心理暗示,并且孩子能读懂我们的暗示。当我们自以为是的展示“爱”,为他找借口、帮他想办法的时候,他也自然而然的会觉得很多事他无法胜任,因为他们觉得老师都对自己 “宽大处理”。所以别让你的“爱”被当做借口,相信每一个孩子,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孩子会以一个全新面孔展现在你的面前。

网友评论
请您评论(您的评论不代表本站立场)
游客不能评论。[请登录]


安全法制教育
八礼四仪
班集体建设
党建之窗
德育天地
红领巾
计划总结
教育叙事
龙江清风
每周菜谱
网上教研
文明校园“六个好”
五彩星世界
小班化
校园安全
招生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