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0日 星期六 农历甲辰【龙】年三月十二
请您登录:○教师 ○学生 ○家长
 当前位置:教师频道>谈经论道>正文
教学案例
发布人:彭红雨  发布时间:2020/4/9 14:38:51

为何不多问一步?

【缘起】疫情期间我听了俞正强老师的网课,他说学生的许多不良学习状况的出现都是因为我们没有教对,即错的教一定生出更多错的学,而我们老师却不知道自己没有教对。这对我的启发很大,我们有时教学确实有点“自以为是”了,错而不自知,学生没有理解没有掌握就责怪学生,其实有些知识换一种方式教,也许孩子就容易理解了,我也由此想到了一个案例。

【案例描述】

云山雾绕不得法

“教学二年级上学期厘米和米这单元时,有这样一道练习:用下面这把尺子画一次,能画出几厘米长的线段。下面配的图是一把刻度有所残缺的直尺,只有刻度0、刻度1、刻度3和刻度10.这也是这几年新出来的题型,所以有的孩子做的时候就感觉有点陌生。从同学们的作业反馈来看:主要有2个问题,一是所能画出的线段找不全,有的学生只能找出一条两条,第二个是不会找线段。新课结束后我想把这道练习在课堂上跟孩子们说一下,觉得只要学生能找出不同长度的刻度,能说出从刻度几到刻度几是几厘米就好了。也没有做太多预设。我在黑板上画出了这条刻度不全的断尺,然后带着孩子们在黑板上找了找能画出几条线段,因为要下课了,时间比较仓促,我讲完后看着孩子们,我知道有的孩子的脑袋里还是一片浆糊的。

拨开云雾见月明

我们有一项家庭作业是每周孩子们要在班级QQ群里进行好题分享,我经常关注孩子们分享了哪些好题目。在当天晚上的好题分享中,韩一唛同学就分享了这道题。(如图一、图二)

看完孩子的视频我一下子觉得我有点惭愧,因为我觉得孩子讲的过程很清楚很有序,孩子不仅分享出了尺子上有哪些长度,还分享了怎样能有序地不遗漏不重复地想出所有情况。孩子说:我可以把尺子上的0、1、3做为线段的起点,从0刻度开始有1厘米、3厘米、10厘米,从刻度1开始能画出2厘米和9厘米,从刻度3开始能画出7厘米,孩子也说了,刻度10不能作为起点,因为后面量不出长度了。当然背后也可能有家长指导的功劳。我想如果我今天课堂上能多问一步:“怎样能不重复、不遗漏地找出所有的线段“,逼着孩子去思考、去想办法。或许孩子在遇到类似这样的题目的时候就不会卡壳,也就不会有孩子分享的这段视频。我深深感觉到,现在的孩子他有很多想法,教书多年的我甚至害怕自己的定势思维会限制孩子的思考。我又仔细地琢磨了一下,其实这道题的上位知识不就是找出有几条线段吗?(如图三)只是端点上加了刻度,找出线段以后需要孩子再读出线段的长度。这样的找线段的题目在学习第一课认识线段时,孩子们掌握得特别好,几乎都能不重复不遗漏的找出所有线段。今天新学的题只是多了长度单位、多了刻度。我想如果当时我能串起这两个知识之间的联系,孩子们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绞尽脑汁也没想明白的答案了,原来是我的路走错了,我的方向错了,我带着孩子们在森林里迷失了一段,看来要拨开云雾,就不能盯着一个知识点,要多想一想它前后之间的关联。

【案例反思】1.教学内容有内涵

数学学习不能仅仅是数字、符号、公式、规则的简单堆砌,而应该让学生感受到内隐的思想、方法、经验、情感......因此,数学教学要摆脱功利的纯知识、纯技能学习的束缚,为了学生数学能力及素养的提升,把教材内容涵盖的教学价值点转化为可行的、有效的“教学事实”,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与魅力。比如以上案例中,好的教学方式能把有序思考这样的数学思想渗透进孩子的心理。通灵的思想,也是儿童灵性之根本,平时我们应该从小处着手,有意识地在双基训练中让学生初步感受基本的数学思想。

2.教学过程有内涵

史宁中教授说过,要注重“过程”中的教育。的确,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因为,数学经验的形成、数学方法的掌握、数学思想的感悟、数学价值的领悟以及数学学习探究精神的形成都源于过程。所以数学的教学过程应该在实实在在的观察、猜想、操作、判断、推理、验证等数学活动中,凸显数学内涵,让学生真正形成方法经验,感悟思想价值,提升思维和精神品质。教学中,应该在思维的“节点”处,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展开思考,促使学生思维向深度和广度拓展。教师也要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我,三人行必有我师,学生的想法我们要多倾听。“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做出相应的变动”(苏霍姆林斯基语),使我们课堂随时荡漾数学之美。

网友评论
请您评论(您的评论不代表本站立场)
游客不能评论。[请登录]


安全法制教育
八礼四仪
班集体建设
党建之窗
德育天地
红领巾
计划总结
教育叙事
龙江清风
每周菜谱
网上教研
文明校园“六个好”
五彩星世界
小班化
校园安全
招生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