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9日 星期五 农历甲辰【龙】年三月十一 谷雨
请您登录:○教师 ○学生 ○家长
 当前位置:部门频道>教科室>正文
南京市2007年教育科学规划“个人课题”申报表
发布人:李响  发布时间:2010/1/1
南京市2007年教育科学规划“个人课题”申报表 姓 名 李响 所在学校 南京市奥体小学 邮 编 210019 性 别 男 职 称 小中高 学 科 语文 文化程度 本科 所在区县 建邺 电 话 86695406 课题名称 小学语文专题探究互动开放式教学的研究 课题界定及理论依据 课题:小学语文专题探究互动开放式教学的研究 概念的界定:所谓“语文专题探究互动开放式教学”就是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以一个单元作为一个教学整体,以师生共同协商的方式,确定一个或多个学习探究专题,学生自主选择探究内容,利用多样化的方法,从多种渠道主动搜集、加工、处理信息,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和意义建构的一种教学模式。 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对传统的教学理念提出了挑战,为构建现代教学体系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 在知识观上,它认为知识具有不确定性与不可靠性,知识只是一种假设,它不可能精确无误地反映现实,也不能通过语言来精确地表征与传递。由此进一步推论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与具体个体之外,尽管人们通过语言符号赋予了知识一定外在的形式,甚至这些命题还得到了较为普遍的认可,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会对这些命题有同样的理解,因为,这些命题只能由个体学习者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 在学习观上,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不是教师将知识呈现给学生,学生就能够接受,学习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有意义的信息主动建构者,学生都在以自己原有的经验系统为基础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学习过程就不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它同时包含由于新、旧经验的冲突而引发的观念转变和结构重组,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存储和提取,而是新旧经验之间的双向相互作用过程。在教学观上,它主要强调以下三点:第一,关于教师的地位。提倡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学习,教师是学生学习中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与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 第二,依据学习观中的四大要素,创设新的教学模式。(1)探究式学习。强调学生独立确定学习目标,教师可以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分析所要研究的问题的各种相关概念及其属性;(2)协作式学习。学习的单位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人数可以是2-5人,学生在小组内协商、讨论确定与分析学习内容,这种学习的方式除了学会利用集体智慧对所学知识进行意义建构,或解决难点之外,协商、讨论的人际技术与态度也是十分重要的学习目标。第三,信息检索、收集与处理。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时代发展对语文教学的呼唤 21世纪是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社会的信息化、经济的全球化使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成为影响整个民族生存状况的基本因素。因此,21世纪将是教育和学习起核心作用的时代。“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改革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极大的提高全民族素质,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 2、对传统教学的深刻的反思 在现实的语文教学中,以知识为本位的课程结构导致以书本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教育模式的根深蒂固,学生的语文学习仍处于记忆和理解水平,极少能达到发展性水平,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思维活动较为普遍的存在着依赖性、单一性、线性性的特点;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思维使学生主体地位的丧失。教师一般都比较注意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但在教师自主作用得以充分发挥的背后,学生的主动自主发展和主体自主思维活动却被忽略甚至出现了教师主体性代替或压抑学生主体性的情况,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自主活动整体缺失,学生缺乏自主性学习,学生在课堂交往中往往处于被动状态,其交往形式主要是教师与全体学生、学生个体之间的单向交往,教师与小组、学生个体与个体、群体与个体、群体与群体之间互动的多向的交往、合作严重缺乏,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和理性性的学科教学以至人的情感和价值的缺损,从而失去了语文学习原有的生命活力和创造特性。 3、新课程理念对语文教学的要求 新课程强调教学的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相长的真谛,就是 承认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都是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人,两者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形成学习“共同体”。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构建,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割席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上课不是无谓的牺牲和时光的耗费,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交往还意味着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新课程致力构建开放的教学体系。开放,从内容角度看,意味着科学世界(书本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归。生活世界是科学世界的基础,是科学世界的意义之源,教育必须回归生活世界;从教学角度看,要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 这次课改的核心任务就是要改变原来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学生学习的心理机制或途径是同化,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的学习机制或途径是顺应,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存在的价值,相互相成,但传统的教学过分强调接受学习,使学生成为接受知识的“两脚书厨”,窒息了人的思维和智力,摧残了人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阻碍了学生的发展。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状态,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知活动突现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整合,是新课程的价值追求,它特别强调以下两方面:第一,结论与过程的统一。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只是一种形式上走捷径的教学,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变成了单调刻板的条文背诵,它从源头上剥离了知识与智力的内在的联系。强调过程,就是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重视过程中的方法的运用。第二,认知与情意的统一。学习过程是以人的整体的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活动和情意活动相统一的过程。认知因素和情意因素在学习过程中是同时发生、交互作用,共同组成学生学习心理的两个不同的方面,从不同的角度对学习活动施予重大影响。新课程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要素,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动机,更是指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态度不仅指学习态度、学习责任,更是指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价值,更强调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内心确立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当课程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专家走向教师,由学科走向学生的时候,教师已不再是唯一的信息源,文本也不再是特定的知识载体。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是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建构与提升的过程。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培养语文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语文教学无须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与完整,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课题研究的内容 研究内容 基于对现实教学的考察和现代教育理念理性思考,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实际情况,我们确定了以下研究内容: 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苏教版语文实验教材为依托,开展“专题探究互动开放式”语文教学的课题研究。强调以单元为整体的教学设计,特别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设计,其教学模式为如图所示:

学习导入
学习总结
学习展开
设计研 究方案
选择研 究课题
收集加工 处理信息
确定研 究意向
交流评判成果
拟定研 究策略
体验认识过程 发展科学思维
完善自我教育
成果发表
情境创设
经验分享
实践探究
主题协商


课题研究过程及方法 研究的过程: (1)学习导入阶段:这一阶段,首先要求教师为学生创设一定问题情境。我们认为,问题情境中的问题,要带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目的在于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诱发学生参与的热情,提高探索的欲望和创造的兴趣。其次是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工作,通过开设讲座、进行信息交流等,为学生探索架设桥梁。第三,师生协商,根据单元教学内容,确定探究专题。第四,帮助指导设计探究方案,明确探究目标和步骤,尤其要指导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方法,可以适当提供一些信息源,例如图书资源和网络资源。 (2)学习展开阶段:在确定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以后,在目标任务的导向下,学生进入具体的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再局限于课堂上的学习,而是通过实践、体验,在开放的情境和开放的时空中主动搜集和加工处理信息,形成一定的观念、态度,掌握一定的方法。 (3)学习总结阶段:这一阶段,学生要将自己或小组经过实践、体验所取得的收获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提炼,形成书面材料和口头报告材料以供展示。 研究的方法:行动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首先有各课题组成员根据总课题方案认真制定行动计划,然后在教学中实施。 课题研究的条件及预期成果 (1)基本构建专题探究互动开放的教学模式 (2)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教学论文 (1) 本人从事语文教学研究多年,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这为研究提供了较为扎实的基础: (2) 所在的学校具有浓郁的研究氛围,有江苏省特级教师,市区学科带头人,在研究过程中的专业引领作用更是此课题得以顺利达成的专业保证。 区(县)教科研主管部门意见 市教育局教育科学学术委员会审批意见 最后更新 ( 2007年10月24日 07:54,星期三 )
网友评论
请您评论(您的评论不代表本站立场)
游客不能评论。[请登录]


安全法制教育
八礼四仪
班集体建设
党建之窗
德育天地
红领巾
计划总结
教育叙事
龙江清风
每周菜谱
网上教研
文明校园“六个好”
五彩星世界
小班化
校园安全
招生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