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4日 星期三 农历甲辰【龙】年三月十六
请您登录:○教师 ○学生 ○家长
 当前位置:部门频道>信息中心>正文
[内部]中华附小信息化建设未来五年规划
发布人:周志杰  发布时间:2010/9/11 12:46:00

 

一、指导思想:

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实现学校教育一流质量、和谐团队、鲜明特色的优质化目标,根据建邺新区教育发展要求和学校实际,确立以信息化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的信息化,充分发挥学校信息化的资源优势和效能,锤炼学校信息化办学特色,实现学校办学新的突破和跨越,力争成为首批区信息化建设示范学校。

二、总目标:

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作用,建设充满活力的现代化数字校园。通过学校现代信息技术运用特色的创建,在学校教育教学等学校工作中大量广泛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形成学校较为领先的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办学特色,总结形成一套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色办学的经验,建设一个富于现代化数字化文化氛围的校园,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培养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学生,提升信息技术管理的水平。

三、规划的依据和思考

1、一流的学校必须为学生提供自身发展所需要的优质教育,为教师提供实施优质教育的现代教育技术支撑。新的信息技术革命,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毫无疑问,信息技术的革命对教育领域形成巨大的冲击。它不仅使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教育制度、教育模式发生根本性变革,而且使创造学习、创造教育等新型的教育模式逐步确立。

2、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相关装备的价格大幅度降低,为这些技术进入学校教育提供了很好的机遇。抓住目前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机遇,构建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高地,顺应围绕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改革的热潮,就能够抢占学校发展的先机,成为科学提高教育质量的有力途径,就能更好的使学校教育为学生的主体发展和终身发展服务,

3、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新区教育环境相比,已经存在比较大的差距。在硬件比较薄弱的条件下如何更好地发展学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我校是首批区电教示范学校,曾经是区域电教工作示范点,南京市较早自主开发学校网站的学校之一,在市区举办过多次电化教育和信息技术应用的特色活动。教师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和学生利用信息化手段自主学习、自主管理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学校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取得了许多优异的成绩。因此,学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找准适应自身发展的突破口,集中精力,突出重点,走特色化办学之路,努力打造学校办学品牌。

4、学校拥有一支擅长并有志于现代信息技术使用和研究的干部、教师队伍。学校破例成立了“信息中心”,信息技术教师2名,有一定信息技术专长的年轻骨干教师较多。他们善于钻研,勤于思考,酷爱网络信息技术,乐于为教育信息化做贡献

5、现代化、信息化是新区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虽然我区新校建设任务很重,但是,区教育局秉着使用优先的原则,重点扶持对信息技术设备使用率高,管理维护工作做得好的学校。我校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把信息化建设作为学校创树品牌的重点,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了物质和制度上的保障。

四、具体目标

1、现代信息技术装备在全区乃至全市居于一定的领先地位

2、形成一支具有较高现代信息技术素养的的教师队伍

3、形成基于现代信息技术上的新的课堂模式

4、形成基于现代信息技术上的德育模式(教育模式、评价模式)

5、形成一整套采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科学规范的学校管理模式

6、形成具有数字化氛围浓厚的校园文化,

7、形成面向未来超前的现代信息技术运用的科研课题

8、形成比较全面的各学科教育教学信息资源库

9、形成具有现代信息技术特色的校本课程

10、形成内容丰富、功能强大、使用高效、影响力大的协同式应用平台

五、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010年8月—20011年7月)硬件准备阶段

1)新建先进的计算机教室,达到省教育技术装备标准

2)每间普通教室配备多媒体讲台

3)学校实现网络班班通,校园实现因特网全覆盖。

4)为每一位教师配备一台办公电脑。

5)建设校园监控系统,配备数码照相、摄像设备

第二阶段(20011年8月—2012年7月)软件建设阶段

1)加强网站内容建设。

2)建立资源共享、互动研讨的网络备课平台。

3)建立强大的教育信息资源库。

4)设计开发集学校管理、教师教学、学生发展、家长关注的比较完善的数字化管理平台。

5)建立教师、学生、家长上网账号,建立教师、学生博客。

6)建立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关注学生发展的教育评价体系。

7)建立便于互动交流的网络平台。

第三阶段(2012年8月—2013年7月)师资培养阶段

提高教职工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保证。学校要强化现代化教育技术应用培训,通过培训使全体教师全部掌握电脑基础应用、其他现代教育设备使用、配套教学软件的使用等操作技术,40岁以下教师能够熟练地进行上网查阅、上传下载资料,创建使用管理个人博客,制作教育教学课件等。同时开展业务技能竞赛,提高教师掌握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水平和能力。

培训学校现代技术装备和网络管理人员。培训二名专业管理人员,使其能更好胜任本职工作,能确保学校现代教育装备和网络正常运行,逐步形成一支有层次有实践能力且较稳定的学校网络管理员队伍。

第四阶段(2013年8月—20114年7月)提高应用阶段

1、将现代教信息技术运用于学生管理及德育工作上,构建“数字德育”

为了体现德育活动的针对性、全面性、实时性、及时性。制作班级主页、学生主页,提高班级的凝聚力,培养学生的兴趣,班队活动课经常做到网络化,生动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新型的学生评价方式评价,制作学生成长电子档案,完整记录学生成长经历。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设备,运用于班级活动之中,形成新型的班级管理形式。

2、将现代信息技术广泛运用在常规课堂教学之上,构建信息化特色课堂

以应用为重点,把现代教育技术溶入课堂教学的过程之中,构建信息化特色课堂,使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实现多媒体辅助教学常规化。各学科能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育教学,正确合理利用各类教育教学软件。建立应用(教学应用为主)示范科目,培养主干教师,推出一些具有创新的典型课与公开课,通过示范科目带动其他学科,推动整个学校的教育信息化深入发展。

3、将常规管理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起来,构建新型的“信息化”管理模式

1)建立推动学校教育教学信息化的管理制度。

推行网络电子备课,建立从每堂课的“设计意图”“环节设计”“教案包”“课件包”“背景资料”“相关知识”等几方面电子备课资源库。提高资源共享,良好互动,促进发展,便于管理的教学常规管理模式。

2)建立现代信息技术运用的奖励制度。

每学年开展评选“优秀课件”、“信息化教育工作先进个人”活动,并把现代信息技术运用情况纳入教师量化考评、创“节节课好”活动之中。同时开展业务技能竞赛,提高教师掌握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水平和能力。

3)探索“信息化”学校管理模式

充分发挥学校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实现学校管理信息化。全面推行电子化管理,包括办公管理、教务管理、教学管理、总务管理、德育管理、图书管理、师生档案管理等,建立学校内部数字化管理系统:学校通知、文件传送资料保存实现电子化,各部门随着可以将信息发布在学校电子办公内部网上。使各项工作快捷、方便、畅通;形成办公无纸化。建立学校工作音像化记录档案。

4、开办“数字学堂”,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研究实验。

1)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方法,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2)开设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学习软件开展英语、科学等校本课程。

3.)利用多种媒体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构建学科整合教学模式,提高各学科教学水平。

4)设计开发各年段有特色的信息化校本课程。

5、建设学校资源库。

1)形成内设档案库、电子阅览库、、教案库、课件库、论文库、试卷库、素材库、校园网站、新闻库、学生成长电子档案库、学生区等13个大项等学校资源库

2)自主开发与现行教材配套的语文、英语等学科教育课件

3)建设拥有百部儿童喜爱的电影的电影资源库,

第五阶段(2012年8月—2013年7月)特色形成阶段

1、学校工作全面实现信息化,在德育教学科研管理校园文化等工作上形成较为完善的运行模式。

2、校本资源建设达到覆盖各个学科,在提高质量上成效明显。

3、“数字学堂”实验取得明显成效,得到上级社会家长的认可。

4、争创省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5、形成完整的学校特色创建经验总结,在一定区域内推广应用,产生影响力。

六、保障措施:

1、成立信息化特色学校创建工作小组,加强领导,分工负责,扎实推进。

组长:  侯俊东  全面负责整体设计和规划

副组长:魏光明  负责校本特色课程开发落实  构建信息化特色课堂

杜文燕  负责“数字德育”模式的研究

高燕  负责一站式式协同应用平台的设计

周志杰  负责硬件保障

李拥兵  负责数字化质量监控体系和教学常规管理

2、加强学习,提高认识,进一步加强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特别是要加强对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一些新的教育思想的学习,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抓好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师角色的转变。为全面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造良好的条件。

3、确保资金支撑,保证工作需要的软、硬件到位,为信息化工作提供有力的基础保障。

4、要把学校各项工作与特色学校创建有机结合,将规划里的各项目标分年度物化到各年各部门的工作计划之中。

5、开展一项与现代教育技术相关的校级教学实验,加大对信息化教育教学科研课题的投入,聘请这方面的专家指导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工作,以学校课题研究工作推动信息化特色学校的创建。

6、抓好制度建设,建立评价机制,用好激励措施,推进创建进程。加大对现代教育技术成果的奖励力度,激励广大教师学好、用好现代教育技术。教师参加培训、课题研究、软件资源开发与制作,定目标、定时间、定内容,规定分值、划分等级,定期考核记载,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学时和成绩与职称评聘、评优评先挂钩,从制度上加以保证。

 

 

 

网友评论
请您评论(您的评论不代表本站立场)
游客不能评论。[请登录]


安全法制教育
八礼四仪
班集体建设
党建之窗
德育天地
红领巾
计划总结
教育叙事
龙江清风
每周菜谱
网上教研
文明校园“六个好”
五彩星世界
小班化
校园安全
招生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