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5日 星期日 农历甲辰【龙】年三月廿七 立夏
请您登录:○教师 ○学生 ○家长
 当前位置:教师频道>谈经论道>正文
语文到底该教什么?
发布人:乐娟  发布时间:2013/12/24 14:30:35

语文到底该教什么?

  回想十几年来的语文教学,有时唯知识至上,忽视能力培养;有时只重视能力培养,忽视知识;有时重视了知识和能力的教学,又忽视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养成教育;有时更是种了人家的地,荒了自家的田。

  听了讲座,我更加明白,所谓“能力”不是架空的,没有语文知识便不会有语文能力;语文能力正是在对语文知识的具体运用中形成的。由于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语文学科的知识积累与能力的形成又与体现在语文文本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密不可分;正是在文本与学生自身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相互碰撞并使学生本身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不断升华中,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才能得到发展。而这二者(知、能,情、态、价),又是在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学习,和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完成的。可以说,三者是同时发生,同时发展,紧密联系,相互促进,一损俱损,共进共荣,是名副其实的三位一体的关系。

  然而,我也有困惑,我们的新课标里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课程目标、内容、结构和实施的基本框架,但是纵观全文,对“知识”的要求,并未有明确的说明,甚至只字未提。然而,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总喜欢用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也许“课标”编者认为,一提对“知识”的要求,会冲淡了对“能力”“方法”“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其实大可不必。既然三者的关系是立体的、密切联系、三位一体的,这种担心有什么必要呢?目前不少刊物提到,学生所学的知识应是最基本的、骨干的、原生性的、能生发其他知识的知识。“课标”中连这一点也没提到。一般说来,没有知识便没有能力,个人所吸收的知识,如不能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或知识结构残缺不全,或知识结构不合理,要想形成应用该知识的能力,恐怕是天方夜谭,更不用说形成高层次的创造能力了。

  因此对于语文学科最基本的、骨干的、原生性知识,“课标”至少应勾勒出一个基本的骨架或轮廓,否则教者只能见仁见智或无所适从了。这对于真正实施“课标”是背道而驰的。

网友评论
请您评论(您的评论不代表本站立场)
游客不能评论。[请登录]


安全法制教育
八礼四仪
班集体建设
党建之窗
德育天地
红领巾
计划总结
教育叙事
龙江清风
每周菜谱
网上教研
文明校园“六个好”
五彩星世界
小班化
校园安全
招生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