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9日 星期一 农历甲辰【龙】年三月廿一
请您登录:○教师 ○学生 ○家长
 当前位置:教师频道>谈经论道>正文
读《什么是教育》有感
发布人:卢珺  发布时间:2013/9/29 15:16:12

读《教育是什么》有感

  南宋大学问家朱熹在《观书有感》这首诗中写道:“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果要让自己的语文教学能够“清如许”,那么就必不可少的需要从阅读中探寻源头活水。

  把《教育是什么》考到电脑里开始阅读,发现自己依靠不出声的默读很难读下去,好不容易读完这本书,留在脑海中的记忆并不多,仅有的几点收获对自己的教学也很有启发。

  一、教育需要爱,也必须有爱。

  书中有这样一句话,“爱的理解是师生价值升华的一个因素。”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前提”。 爱不能只作为一种理念挂在老师的嘴边,更重要的是把爱这种情感渗透到学生心里。老师不经意举手投足透露出的对学生的情感,特别是小学生,他会感受到那是一种巨大的爱。当学生的回答精彩时,为他们竖起大拇指;学生的作业书写认真时,给他们添上五角星;当学生朗读、背诵精彩时,送给他们真诚的掌声……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却正是滋润学生幼小心田的暖流。当然,学生的精彩需要我们用爱去肯定,学生的不足更需要我们用爱去等待,等待他们慢慢生长。

  二、教育是交流,是唤醒。

  我们的课堂是我们教育学生的主要场所,可是不管是看别人的课堂,还是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看到的多是老师牵着孩子走,孩子们对学习语文提不起兴趣,更谈不上语文能力的提高。“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集。”我们的课堂也应该是灵魂与灵魂的对话,灵魂与灵魂的交流。现在的语文几乎成为最不受学生欢迎的学科。在语文课堂上,最常看到的景象是学生提不起精神,老师眉飞色舞。因为我们看到的是方法在飞舞,技术在飞舞,甚至是教参、教案选在舞蹈,而鲜有学生与老师间心灵的交流。我们总抱怨学生没有灵性,没有悟性,没有创造性,殊不知,学生目前的样子正是我们的教育方法所导致的呀。人都有一种向上、向善的天性,并且蕴藏着巨大的情感能源和智慧能源,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情感和智慧,往往处于沉睡状态。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唤醒人们沉睡着的巨大潜能。当然,正如很多人说的,要唤醒学生,首先要唤醒的应该是我们每一位老师。

  三、语文教学应该让儿童创作性地学习语言。

  小学生“减负”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我们应该承认学生学习速度的差异,允许学习速度的不统一,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变“教”室为“学”堂,让学生在一个自由的空间里自主地、创造性地学习,主动地探求知识,用他们自己的眼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主动向同学、老师请教,一起讨论、解决问题。只有当我们不“故意”遣词造句时,语言才是真实的,语文课堂才是有生命的。

网友评论
【第1/1楼】封海蓉 2013/9/30 15:30:17
虽然文字不多,但都是自己的真实感受
请您评论(您的评论不代表本站立场)
游客不能评论。[请登录]


安全法制教育
八礼四仪
班集体建设
党建之窗
德育天地
红领巾
计划总结
教育叙事
龙江清风
每周菜谱
网上教研
文明校园“六个好”
五彩星世界
小班化
校园安全
招生

扫一扫